暑期“三下乡”专栏 | |数据产业学院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系列活动
发布时间:2025-07-11 供稿单位:数据产业学院 动态浏览次数:111

数海红帆社会实践队随兴山村负责人走进中共上宫支部旧址——馨山书院,仿佛回到风云激荡的革命年代。19274月,因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政变,革命先驱陈国柱转移至兴山村,利用当地有利条件开展革命宣传,召集林步庭、林锦棠等8人秘密集会并吸收其入党,当月在馨山书院成立仙游县第一个党支部——中共上宫支部,革命火种在此点燃。


大家漫步在书院内,看着那一间间陈列室展示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。细细观看着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,仿佛定格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神情,都在诉说着革命年代的艰辛与坚守。

曾经,革命先辈们在上宫讲堂这里商讨着救国救民的大计;如今,上宫讲堂是开展主题党课与党日活动以及举办宣讲活动,传承红色文化、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。先辈与我们明明身处同一片土地,却像隔着遥远的时空遥遥相望,在那个黑暗的时代,中共上宫支部就像一座灯塔,为迷茫中的人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。

在仙游上宫支部讲堂,青春的身影与历史的厚重相遇,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伙伴们,端坐于古朴长桌前,举手的瞬间,似在与先辈对话——这不仅是简单的互动,更是年轻一代对红色精神的呼应。每一次举手,都是对初心的叩问;每一张脸庞,都写满传承的热忱。当青春邂逅红色讲堂,信仰不再是书本里简单的文字,而是化作举手投足间的温度,在这方天地里,续写属于我们的使命担当。

当年陈国柱从馨角山挖来一棵成年桂花树,在书院东北角亲手栽下。如今,桂花树已长成苍天大树,见证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历史,桂花就像革命前辈的高尚情操,在兴山里播撒下革命火种的功绩。

从承载红色记忆的上宫支部,到镌刻岁月温度的兴山土楼,一脉相承的坚守与传承,串起这片土地的过去与当下。走进土楼,仿佛走进了一个微缩的村落。内部回廊通渠,连接着每一户人家,邻里之间往来十分便利。如今,土楼里的居民大多已搬迁新居,但这里依然保留着过去的生活气息,每一块砖石、每一根梁柱,都承载着无数的回忆。

中共上宫支部与兴山土楼,一个是红色革命的摇篮,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;一个是传统建筑的瑰宝,承载着岁月的痕迹。它们不仅是兴山村的骄傲,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。我们来到兴山村,踏上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,感受红色文化与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,让历史的记忆在心中永恒。


学校地址: 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滨海大道999号